南贤新安建县背后的男人

刘稳|言出必笃行

谈及南山的历史,我们会经常听到“新安”两字,古时记载南山地区的县志也为《新安县志》,那么“新安”一名到底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得名?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南山先贤,让他为我们娓娓道来“新安”一名背后的故事。

刘稳自述

我叫刘稳,字朝重,号仁山,湖广酃(líng)县(今湖南省酃县)人。

我的父亲刘泰,曾授浙江嘉善县丞,他性格耿直,爱民如子。自幼受父亲影响,我熟读《春秋》《易经》,25岁中举人,38岁高中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年)丙辰诸大绶榜进士。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被授予兵部武选司主事,历职方员外郎车驾司郎中,后又升任广东提刑按察司佥事,领南韶兵备道,因抚黎有功,晋升为副使。不久,起补广西提刑按察司副使。

明隆庆六年(公元年),我被调为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负责番市贸易,因管理得善,许多天下珍奇皆集番市,皇上加恩,晋我为广东参政兼副使之职,专司粤海防御及安全。

清康熙《新安县志卷之十人物志》中刘稳传

在对于海防巡查、战舰增加,参将设置、县治割并等事情上我通常都是亲力亲为,今天正好是我要去南头巡察民情的日子。

吴祚自述

我是吴祚,南头南园村人,我的性格很豪爽,爱伸张正义,喜欢帮助乡亲们,常为大家主持公道。

我们家自宋孝宗年间(公元-年),从增城迁来此地。此地古称宝安县,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年),唐至德二年(公元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县治由南头迁到涌(今东莞城)。此后年间,虽然明洪武年间在这里设有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和南头水寨军事建置,但因为失去了必要的设县管理,又受海盗、番夷及倭寇不断侵扰,我们此地的百姓常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清嘉庆《新安县志卷之二舆地略》中的新安县城图

今天,听说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刘稳大人要来我们这里巡视,乡亲们都推举我去向大人请愿建县,我一定要将乡亲们的苦楚都告诉大人。

刘稳自述

今天,我刚到南头城的海道署,便听人来报当地乡耆吴祚等人有要事要禀报与我。我赶忙命人将老先生请进堂内,他一见我便老泪纵横,向我哭诉当地百姓的疾苦及图求保障的心愿“辛酉之变,阖郡皆然,虽由天变,实亦人事。为滨海万年久安,不如立县便”,接着又说“吾侪老且死,独子孙世沦郁陷,何由见天日!”吴老一番话让我深受触动。

经过数日察访,我得知南头离东莞县治超百里,行政管理鞭长莫及,导致不良事件丛生。早在嘉靖四十年(公元年),东莞发生大灾荒,饥民纷纷抢夺粮食。8月,东莞、增城两县饥民冲入县城,大肆抢劫米铺商店,人称“辛酉之变”。南头城人多,离东莞县城又遥远,管理几乎失控,大量灾民蜂拥街市场所,啸聚掠米,人心惶恐,危机蛰伏。所以,我决定帮南头百姓申请建县。

但立县非易,需朝上支持。于是我专程去南海县,拜访回乡的原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左右侍郎、礼部尚书何维柏,我与他谈及巡海见闻,转述南头父老愿望:“他们号吁伏地,请建县治,以图保障。”何大人与两广总督殷正茂有交情,他认为:“南头设海防郡二……辑迩控远,安内攘外,一举而众善得矣”(见《新安经始记》)。

得到何大人支持后,我马上行文呈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兵部右佥都御史殷正茂,经殷总督批准转奏朝廷。

清嘉庆《新安县志卷之二舆地略》中的新安县海图

终于,在万历元年(公元年),朝廷谕准设县,赐名“新安”,取其“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义。我十分激动,即令将前东莞守御千户所城续为新安县治,马上修葺衙署、学宫等。

答应百姓的事,刘稳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他为良心奔波,风过无痕,但信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这样一位值得信赖的好官,最终也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刘稳过世后,以吴祚为首的南头父老,在知县吴大训的支持下,自筹资金,将其与汪鋐合祀一祠,名曰“汪刘二公祠”,以此方式铭记这位以信延信的人民父母官。

部分图文来源于:彭全民著《深圳掌故漫谈》

南山博物馆

um

为我们的历史干杯!

长按







































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治疗白殿疯的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fz/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