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新安气温的降低,气候干燥、寒冷加上臃肿的穿着,运动量减少,身体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加强锻炼的同时,更要注重饮食,从基础上增强抵抗力。贴心的小编今天给大家讲讲新安名吃,好吃又养身的——新安烫面角。
新安烫面角软皮紧、晶莹欲滴、状如新月、色如琼玉、鲜香不腻、味美可口。蘸上辣椒和醋,肉馅的再配上河南人吃饭常见的蒜掰儿,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壹百年味道代代传承烫面角在新安有很多家,据《新安县志》记载新安烫面角起始于民国三年(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迄今为止一共存有:“老王烫面角”“方记烫面角”两个分支。
新安“老王烫面角”的始于年,与近代陇海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关系。民国初年,开封人任老大与新安县人王金斗在新安县火车站开设餐馆,出售大肉馅包子。虽然他们做出的包子软糯鲜香,味美可口,但由于当时街上舍得花钱吃包子者寥寥无几,生意长期不温不火。为改变这种现状,他们提出把包子卖到火车上,可是热包子一凉就相互粘连,皮开肉绽,面团发硬,口感极差。为解决这些问题,两人仔细琢磨,认为必须得用烫面,上笼蒸,烫面放凉后才不会发硬,蒸出后才不易粘连,于是,经过无数次摸索实践,改进提高,一种新的美食——烫面角诞生了。
方记烫面角起始于年,由方鸿仪创建。他幼年苦学,历尽辛苦钻研“烫面角”的制作技艺,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多次在饮食大赛中获奖,曾在河洛民俗文化比赛中连续六届独占鳌头。
贰制作工艺精益求精烫面角的制作首重在其烫面,烫面的关键在于温度的把控。首先将精制面粉放入盆中,倒入热水,用筷子搅拌成穗,待温度稍凉后揉搓成团,切开放凉后,再重新揉匀。烫面的水温不能太高,高了吃起来缺少劲道,还易粘牙;也不能太低,低了嚼起来生硬,面的甜味也出不来。
新安烫面角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也有严格的标准。烫面角主料为面粉和猪肉,面粉要精粉,面筋含量高,烫出的面软中带韧,不会粘连;猪肉选前胛或后臀,肥瘦相搭,鲜香柔嫩。辅料中葱要小棵香葱,姜要完整饱满,其它如八角、茴香、肉桂等都有严格要求。老王家从做馅儿到烫面均是纯手工制作。有时候去店里人多,可能会出现上菜慢的情况,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叁待客佳品名扬海外新安烫面角作为洛阳市的著名小吃和新安饮食文化的窗口,多次被评为“洛阳名吃”、“新安名吃”。不少中央领导人,如李长春、李铁映、彭佩云、张万年、杨得志等,文艺界名人如侯宝林、马金凤、申凤梅等,都曾品尝过老王烫面角,并得到一致赞誉。
年,“方记烫面角”代表河南走向北京十一届亚运会,为美食节献艺,获“中国名小吃”殊荣。被誉为“新安名冠”“洛阳名优小吃”、“市级优质产品”、“河洛一绝”、“洛阳第一家”、“河南第一家”、“中原第一家”。获“中国名小吃”殊荣。
年,新安烫面角被洛阳市政府评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作为大陆饮食文化推广,在台湾中视《大陆寻奇》播出,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年荣获“河南老字号”称号,年获“洛阳市名小吃”、“新安六小宝”、“我要去新安”称号。
东都漫士《洛阳赋》中曾写道:“不翻汤百年名吃,烫面角四海名扬”。只有真正吃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滋味。
新安烫面角越来越引起中外饮食界、文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