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观园话说香港赌马一

文章来源:《历史大观园》年01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历史系

本文作者:刘泽生

手阅原创:紅色歷程吴聃

你看过《香港一百日》的纪录片吗?影片中有这样的一组精彩镜头:在香港跑马地的绿茵场上,十匹出赛的马匹正在展开角逐,马蹄声声扣人心弦;然后镜头一转,在观众席上,在写字楼里,在家庭之中,在建筑工地,或手捧高倍望远镜现场观战,或看电视实况,或听电台评讲,或研究马经,或坐或立,或喜或忧,数以百万计的香港马迷,正在把发财的运气押在这最后的瞬间……这就是今天香港的跑马。

跑马(或者叫赛马,后来又有人称为赌马)之于香港,乃生活中一大盛事。随手翻开香港报纸,“马经”几乎比比皆是:茶楼酒馆,刨经论马之声不绝于耳。每逢赛日,马场内外,人头拥拥,人声鼎沸。转眼之间,有人一掷万金,全军尽墨,倾家荡产;有人马场搏杀,侥幸取胜,顿成富豪。香港如此弹丸之地,自升斗小民,乃至百万富翁,热衷此道者不计其数,有人估计,可称得上“马迷”者至少有万。赛马已成了香港人进行合法赌博,寻求娱乐刺激的最流行方式。

其实香港之有赛马,也并非当地的“土特产”,它是随着英军的大炮与战舰而来的。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香港正式为英国所割占。是年,香港才借用澳门的黑沙湾马场举行第一届赛马。其后港澳关系曾一度不快,遂停赛数年,至年才开始香港本岛举行赛马(第四届)。

香港最早举行赛马的地方,即现在地图上所标的跑马地,它的英文名称为快活谷(HAPPYVALLEY),这也称得上是一种“舶来品”,是英国人占领香港后才起的名字,究其所以,即为英军占领港岛之初,不少人因“山岚瘴气”(现在称为疟疾),不治而死,渐渐在这谷地的山边形成一片特殊的坟场,即所谓“快活谷”,含有“极乐世界”之意。又由于英国人选中这块谷地修建跑马场,故又有跑马地之称。其实它的所在地原名应为黄泥涌。

黄泥涌是港岛一条古老的村庄,该村建于何年,已不易考,但在明万历年间郭棐所编《粤大记》一书所附广东沿海图中便有“黄泥涌”的记载,距今已四百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该村村边有一条从山上流下的小涌,涌水经常呈黄色,故名。据清嘉庆二十四年王崇熙《新安县志》所载,该村隶属新安县官富司所辖。今日的跑马场,正是当年的农田。英国强占港岛之后,便着手物色赛马场所,最后选中了黄泥涌这块地方,于年动工,前后历四年而成。正是英军的铁蹄,才打破了这里的宁谧古朴的生活。

自从黄泥涌建成跑马场之后,这一带逐渐热闹起来。每逢赛马日,参赛的英军、洋行大班、港府高级职员以至港督,行色匆匆,不绝于道。年,英国伦敦《泰晤士报》驻华特派通讯员科支,就报道过这个他称为“商人们唯一的假日”的赛马日的情景。他写道,“当我们第一次看见快活谷里的赛马场,我们几乎忍不住地嚷着,这是整个世界里最饶景致的地方。司令台、看台、马厩、草场和一切的设备,加上那使人不忘怀的午餐和香槟,一切一切,,都是第一流的”。当然,初时的赛马与现在比,设施还是相当简陋的。马场的跑道,也只是沿着黄泥涌道绕一圈而筑城,跑道圈中心的地方,仍是农田,初时村民仍可在此耕种。当年的看台也只是用竹料、木板、葵叶搭架而成,与今日堂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实在相去甚远。年2月26日,黄泥涌就曾发生过一场马棚大火。当时因看台人数太多,棚架突然发生倒塌,正好压在旁边熟食档的火炉上,一发而不可收拾,活活烧死了六百多人,至今仍令人谈火色变。现在在加路连山坟场的“戊午年马棚遇难中西士女之墓”,便是这批遇难者的公墓。

历史大观园专栏

李鸿章遇刺后,竟成了“卖国贼”?

古代中国人到过美洲吗?

究竟是无辜的“好纳粹”?还是混世魔王的“大帮凶”?希特勒身边的“布鲁图斯”

朱元璋重视法制宣传

强人也有无力处——诺贝尔三次坠入情网

日本崇八的起因和破灭

旧石器时代的人口

印度“贱民“古今谈

话说意大利国王当兵

孙中山先生海宁观潮

漫话酒史

漫话“图腾”对族名、姓氏的影响

为什么“驸马”又称“粉侯”?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白癜风该怎样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j/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