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遗址之新安县东岭古桥

本文作者为洛阳国宏投资集团高级政工师,潜心河洛文化和传统古村落,专著曾荣获省社科类一等奖。作者按:

历史文化遗址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如果要选择历史文化遗址能够代表中国的城市,我首选洛阳。她是一座古韵悠悠、底蕴厚重的历史古城,有千年的文明史、年的城市史、年的建都史。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河洛文化的源头,古代东方城市的坐标,洛阳开启了第一扇华夏文明之门。

人们常说,“一部洛阳文化史,半部中华文明史!”行走在河洛大地,不经意用脚踢起一块砖头瓦片,都有可能代表着一段历史,蕴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难怪司马光曾由衷地感叹:“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保护一条巷、珍视一座城,有一方屋檐安居乐业,有一片“乡愁”立根立本,这是当代国人的梦想。作为一个河洛文化的爱好者,本人到洛阳工作后,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和研究河洛文化。现特整理出散落于田间地头、藏匿于街头巷尾或鲜为人知的洛阳历史个遗址系列,以期为洛阳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助一臂之力,今天推出洛阳个历史遗址系列今天推出洛阳个历史遗址系列之91:新安县东岭古桥。

新安县东岭村现存明代石桥和清代普济桥遗址,还有两座至今仍能通行的清代石桥,即有“姊妹桥”之称的白虎桥与黑虎桥。

东岭村位于邙山余脉的山岭之上,北傍云蒙山,南望鹰巢岭,因在仓头乡之东而得名。

东岭村村子不大,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村中散布的古宅老槐、古桥旧庙、酒馆窑、观音堂、广武阁、国槐树,特别是明代石桥、普济桥、白虎桥、黑虎桥等,增添了村庄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韵味。

据史料记载,秦朝时始置新安县,东岭村刚开始隶属三川郡,以后历代的归属屡有变更。明末清初,东岭村先后隶属云水里、官水里和云水牌。

古时,新孟洛商贸古道穿村而过,而且东岭村属“五岭、六沟、八面坡”的地形,发源于大南沟、小南沟、黑虎桥沟的三股泉水,在梁兴庙村前交汇,形成河流,向西注入今天的万山湖。在该村修路筑桥,既方便了商旅过客,,又方便了村民的进出。

位于村南的明代石桥,紧邻新孟洛古道。东西长5米,南北宽6.5米,面积32.5平方米,青石材质。拱形券门式桥洞,由四层青砖垒砌。

石桥东侧,是建造于明天启五年()、重修于清乾隆七年()的观音堂,坐西向东,砖木结构。年,观音堂因遭受连天暴雨,房倒屋塌,令人惋惜。

村东南的普济桥,原来两侧的石栏板和望柱,早已不存。现在只剩下遗址,已看不出桥的模样。桥壁上刻有“普济桥”三个字,证明这曾是一座清代的石桥。

白虎桥、黑虎桥始建于清代,是至今仍在使用的石拱桥。一个村西,一个村东,两桥均长12米,宽5米,高约6米。桥面两侧原有18根石柱,石柱之间用20块石挡板连接,石柱顶部为盘龙圆雕,桥下圆弧形拱券,全部用青石垒砌。

白虎桥

两座古桥,现在虽已或石柱残缺不全,或栏杆已无踪影,但却仍横跨在沟河之上,古朴沧桑,风采依然。

黑虎桥

古槐与村中其它遗存一样,守护着历史,诉说着现在,展望着未来。

最中原∣和1亿中原儿女在一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hj/9021.html